少年时期犯了错家法处置就是背诗词,初二暑假补习班逃课,惩处方案是背下一整本诗集,具体是谁编的我给忘了,反正从曹植开始一路背到了纳兰性德。

那时的小脑袋根本无法理解诗词之美,只觉得是酷刑。到后来可能产生了斯德哥尔摩情怀,爱上了华丽派古文。对诸如“华颜易改,良愿难圆”“骈四俪六,锦心绣口”这类短句疯狂迷恋,经常边听上语文课边翻阅电子词典里的古籍。从《诗经》一路翻到《浮生六记》,大型收集四字骈文。(说起来沈括大概就是清朝伤痛文学的代表了吧)。

中途翻到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被这一首惊为天人: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后来热情减退,也开始接触到许多所谓的古风类音乐创作。这类作品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创作者文学素养不够,只停留在多个古风意向的进行随机堆叠的水平。这也导致第二个问题,即有时候看完了一整首歌词都不知道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上一秒离人断肠泪下一秒可能就醉梦温柔乡。文字是为了记叙和抒情而服务的,而歌词受格式和押韵的束缚太大。正常歌曲的歌词为了押韵都已经不择手段,更别提古风了。但优秀的中国风作品其实有不少,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更多的是良莠不齐,不提也罢。
🤢
除了歌词之外,编曲也是问题,万能和弦调其实不是问题,周杰伦有好几首歌也基于453621。周杰伦的优秀之处在于是他的中国风歌曲旋律严格遵循古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大致对应当代音乐体系里的do,re,mi,so,la。《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都是如此。但《东风破》和《烟花易冷》是例外,《东风破》作为周杰伦第一首中国风作品,出现了fa和xi,但听来依然惊艳。而《烟花易冷》大量使用xi,其实已经已经脱离古典中国风的概念。同时《烟花易冷》中大量使用吉他和古典,但传唱度似乎还是前三首更胜一筹。

再回到古文本身,很多当年收集的词句现在看依然觉得美。像是“小楼一夜听春雨”。但当代的大部分所谓古风词语实在是不堪细看。
一、句与句之间没有叙事逻辑。

二、单个词汇读不懂什么意思。

三、为了押韵可以忽略一切。

最后,听歌只认旋律真的是很初级的审美形式。编曲,现场表现力都是重点。旋律,人声,节奏,歌词,混音效果,依次作为流行歌曲优秀与否的判断标准。

中国风加电音的更加恶臭

有冲击力的人声,rap,配上电音节奏,完全没问题 ​​​
和中国风音乐下评论形成鲜明对比,也不是捧一踩一,大家各有所好,我也更喜欢Ringo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