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尼采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件事的本质:客观的事实真相可能根本不存在。 在《超善恶》这本书的序言中,尼采写道:“视角(perspective)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在他的遗稿“札记”中,尼采还留下了一句著名的断言“没有事实,只有阐释。

10.23

战神上pc,真的没啥,大部分人也都是正面态度,就感觉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也不知道是黑是粉,疯狂嘲讽。本来想说穷是原罪,但也许真的有人pc主机都有,就是看不惯sony不守only on的信用,何止是罪大恶极。独占概念到最后成了秀优越的资本,优秀的作品被更多人玩到多好啊。



        

再听这首竟然莫名其妙的哭了。

然后分享给了萌萌,心情好很多。


最近听乔布斯传记听到他抛弃的怀孕女友叫Elizabeth Holmes,总觉得在哪见过。拍脑瓜一想这不就是Bad Blood里号称一滴血检测所有疾病的女骗子嘛,人家从小就叫这名,最后还被称为女版乔布斯。

上次出现这种同名同姓既视感还是在莎士比亚墓地前发现他妻子叫Anne Hathaway…

10.22

一般遛毛遇到野猫我都是尽可能避让,但是真碰面了也顺势通过。除了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小猫和猫妈妈。刚没注意,毛毛猛的往旁边草丛里闻,窜出来两只白猫,小白猫立刻往后跑,大白猫根本不跑,迎面上来就准备硬刚,看这阵仗我当场就牵着毛往反方向退,大猫甚至都还想追击。

10.20

回想人生写的第一篇play,献给西西弗斯

因为是希腊神话主题,我在里面用到了ambrosia这个词,突然想起来很开心。就像是中考的时候我和小伙伴约定要一定要在语文作文中用到“命运多舛”一样。后来果然用进去了。(主要是当时刚学会这个成语,觉得很酷炫。

10.19

《球状闪电》

直男爽文,最巧合的故事情节,最脸谱化的人物性格,最字面义理解的量子塌缩,也成就了某些桥段中最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神体验。

“他见过张彬保存下来的计算稿,其工作量令他震惊。张彬在他的眼里,是属于那种没有想像力或机遇去发现真理的大道,而在泥泞的荒原上终结一生的人,既可敬又可怜。他觉得自己应该到这位先驱者的墓上去看一看。 (Location 3572)”

刚看完《现实不似你所见》之后再看这一本里面的量子力学理论简直是面无表情,论故事性我觉得上帝掷骰子吗这样的物理史书籍都更加精彩。但小说确实有其吸引人的点,至少这本中短篇几个小时就看完,而且多多少少带着点上瘾的倾向。

10.17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看到正文的时候就在想中文是怎么翻的。为了展现叙述者语言能力进步,一些单词内会出现乱序或者缺失。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因为单词的首尾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其他的顺序就由大脑自己补全,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

打开中文译本,能看得出译者也在尝试还原这种文风,采用的方式是替换一些相同拼写的汉字,比如旦高->蛋糕;便匆名->变聪明。然而阅读的过程中明显吃力不少,大脑动不动就捕捉到不协调,无法像阅读乱序英语单词一样下意识补全。想来还是因为每一个汉字作为独立的最小语言单元,无法部分打乱顺序,只好全盘替换为另一个字,产生的差距过大,大脑无法接受。

10.16

《倚天屠龙记》,少年时期反复阅读的一本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既不是“我偏要勉强”,也不是“假若我问心有愧呢”,也不是四女同舟,而是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最后一层有几句心法无法成功时,选择了放弃,心想做人要知足。这一处描写这些年来动不动就出现在脑海里,比如昨晚出去吃饭,最后的花生冰沙很好吃,但过凉,而且已经吃了不少肉,脑海中闪出张无忌,告诉自己要知足,遂剩下大半碗没吃。


动物森友会NS记录我玩了快200个小时,但整个岛还是非常原生态。当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刷心仪岛民去了。就记得那个时候边刷边听完七本哈利波特audiobook…

结果几个月之后买了安卓手机,nfc sticker一刷一个准。唉人都有傻逼的时候…

以及观察下来感觉现在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的产品可能是既没有AR也没有VR的动物森友会。


心血来潮试了一下xbox cloud gaming, 花1刀买了一个月xgpu。事实证明千兆网也没用,延迟依然很严重。

XGPU

10.15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一桩处女膜引发的血案?霍乱在前,里面的失贞少女的自我感动的爱情反而显得有些平淡。人名误我!穿插始终的宿命感,开篇就提供了一个既定的结局,有许多次可以避免的可能,倘若xxx,倘若xxx,然而结局已经给定,一切都无法未被因果。

他的大脑比正常的英国人重六十克,因此阿马尔多神父在报告中写道,圣地亚哥·纳萨尔聪慧过人,本该前途无量。


《现实不似你所见》

近代物理史真的是波澜壮阔,激情无限。 这一本轻微带过历史,深入介绍量子场,其实还是没看的很懂。但厘清了世界并非无穷这个概念,阿克琉斯终于可以追上兔子了。相较上帝掷骰子吗,这一本的优势是引经据典,进而更容易抒情,让看不懂的人也体验科学的浪漫。

10.14

前段时间左肩不舒服,僵硬,酸疼。做了如下调整:

  1. 睡眠枕头高度降低

  2. 早起后做一遍肩颈保健操

  3. 白天坐下的时候手表定时,每45分钟提醒一次,起身放松

  4. 健身时着重肩颈部肌肉的锻炼,Fitness Ring小贴士也提到,一处肌肉越发达就越不容易酸疼。

现在好很多了!

10.13

看了一点多情剑客无情剑,已经无法忍受古龙的文风了。人工降神一般用在关键时刻,古龙可好,全篇都是。写一个人厉害怎么写?A超厉害,结果轻描淡写的被B杀了,B还还没装完逼又被C杀了,所以C超级厉害。搁这吞鲲呢。

10.12

氢能源很尴尬的一点是

地球上的氢元素都以结合形态存在,根据热力学定律,从任何化合物中(化石能源,水)分离出H2需要的能量都会大于提取出来的氢气能够产生的能量

10.12

Metroid Dread疯狂迷路,继空洞骑士和Ori之后第三个买了懒得玩的横版银河城…(银河城祖宗也还是懒得玩…)

10.11

​ “我一直认为,德谟克利特的所有作品的失传 ,是古典文明土崩瓦解中最惨痛的思想悲剧。在脚注中看一看他的作品清单,再想象一下我们错失了古代如此浩渺的科学思考,很难不感到沮丧。”

Lindy Effect,保存越久的事物接下来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遗憾的是,历史上也充满了无数极其优秀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保存下来的作品。

10.11

三个和蛋糕相关的喜爱表达,crème de la crème 形容的是同一类中最好的存在


icing on the cake
the cherry on top
这俩表达的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


About Kindle Sideloaded Books with cover disappearing

  1. Update Calibre. Connect your Kindle to Calibre as usual and send your books to the device.

  2. Eject your Kindle, then wait for the covers to disappear.

  3. Then, re-connect your Kindle to Calibre.

  4. Then eject your Kindle again.

  5. The covers with appear on your books.


遇到缩写,即使知道意思,也要强迫自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读,而不是直接转换成其所代表的汉字。

是我网路冲浪时最后的倔强。

10.10

毛姆的四本长篇小说,在豆瓣和Goodreads上受欢迎程度的顺序是不同的。最开始我读的是The Moon and Sixpence,也是中文环境下最出名的一本,而Goodreads排名第四。细看了一下大概猜到原因,因为月亮与六便士最短,192页,而Goodreads点评数最多的人性的枷锁有684页,看完的人估计少很多。中短篇幅小说确实更容易传播,能看见月亮全球一共有1015个版本,而枷锁只有632版本。总结来说就是Goodreads汇聚全球读者,综合起来比中文环境读者更沉得下心去阅读长篇,提供一个相对来说更加真实的参考。但说到底也只是参考,书好不好还是得亲自看了才知道。

这次花了三四个月断断续续的看完314页的《The Razor’s Edge》,估计短期之内不会再看毛姆了。

10.9

Hero,源自希腊语𝙝𝙚𝙧𝙤𝙨,勇气和能力超群的半人半神,引申为“英雄”。

1897年,德国拜尔制药合成出一种吗啡的替代品,注册商标时起名Heroin,字面义“英雄素”,向外宣传:来一勺英雄素,当场体验成为古希腊半神的快感。

Heroin的中文音译是海洛因。

(-in是药物词汇常见后缀。比如抗生素penicillin)

“英雄”的中文词源:

魏明帝时期的刘邵在其著作《人物志》第八篇《英雄》中写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如张良是「英而不雄」,而韩信则为「雄而不英」。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爱丽丝综合症

小学阶段发烧的时候闭上眼睛会看到无数巨大的几何图形快速缩小放大,互相重叠倾轧。忽然自己变得极其渺小,切换到第三方视角整个画面迅速拉远,想要呐喊却听不见耳边的声音…
当时一度认为是受到了数学作业的迫害…

长大一点后再没出现过,但是回想起来依然是一种较为神秘的体验。

10.7

一开始我面对只是一个空文档的rr也是不知从何下手。obsidian还是保持了基本的文件夹和文档模式,所以上手更容易,但随着双向链笔记的深入,我发现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标题,传统意义上的zettelkasten卡片笔记都要有一个标题,默认是编号或者数字组合,但必须要有一个unique identifier。obsidian遵循这一原则,把笔记最小单元限制在文档。对比之下rr把block作为最小单元,按下回车的一瞬间就会自动生成时间信息和独特识别码,大部分内容依托于daily page。一开始我还会主动创建page,现在框架已成,新的page一般是readwise自动生成的metadata(书影音)。笔记粒度精确到block最大的好处就是之后block reference的引用效力,obsidian中我尝试过,但无法控制每一个生成的文档都写atomic内容,一旦写多了后期引用就只能整个文档引用,这样就弱化了笔记之间的关联。这也是有人认为obsidian好的地方,因为保持传统文档结构,所以可以更容易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长写作。但这一点我通过聚焦indent也可以在rr上实现,不过rr默认的indent结构确实让人写着写着就变成大纲,但还是那句话,心里有沙,随处都是马尔代夫;表达欲望充分,txt足够。

我最开始的启蒙是obsidian,一年多没用,相信在活跃社区和优秀团队的努力下它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只不过rr于我已经足够好了。


10.6

《失控玩家》

设定bug不少,但电影院观影效果好,当无脑爽片也行。各种电影既视感和经典致敬,既视感目前想到的有黑客帝国,明日边缘,盗梦空间,楚门的世界,头号玩家。因此而引发的元宇宙讨论完全没必要,以现有的技术来看完全不可能达到电影中的沉浸程度,电影也适时的通过切回真实世界的电脑屏幕+BGM戛然而止来提醒观众这一点。未来最理想的技术不是AR也不是VR,而是MR ,Mixed Reality。

女主特别脸熟,一开始以为是Queens Gambit女主,后来想起来,是Killing Eve里的!这俩人的眼睛都特别大!奇特的面部五官分布,看习惯之后感觉仙气十足。

10.5

开始反思自己对当代古风创作的厌恶也许是来自于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也许人在某一个阶段都会从这些文字获得精神愉悦,(如果运气好的话)随着赏析能力一步一步提高,会失去对这种相对浮华俗丽语言的偏爱。

10.1

了解到defensive pessimism 的概念,凡事过于积极的预测和期待其实有坏处。不断暗示自己一切都会好,结果一片光明,反而会让大脑放松警惕,误以为没问题,为之努力的动力反而降低。defensive pessimism基本上就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最坏结果是什么?”的整理,凡事首先思考一下最坏会发生什么,然后以此为基准做决策。